浙江省紅十字會關于切實加強現場 救護培訓工作的意見
浙紅〔2010〕18號
關于印發《浙江省紅十字會關于切實加強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紅十字會:
為進一步規范全省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現將《浙江省紅十字會關于切實加強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浙江省紅十字會關于切實加強
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的意見
現場救護培訓工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賦予各級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長期以來,全省各級紅十字會積極開展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為普及現場救護知識,保障安全生產,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傳播紅十字精神,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當前全省現場救護培訓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培訓工作缺少統一規劃和計劃,培訓質量缺乏有效監督和保證,師資隊伍力量比較薄弱,組織管理工作不夠規范,各地發展不平衡等。為切實加強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動現場救護培訓工作健康發展
各級紅十字會要高度重視現場救護培訓工作,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紅十字會工作的通知》(浙委辦〔2006〕8號),制定切實可行的現場救護培訓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保障現場救護工作的開展。探索政府出資購買服務與受益人群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努力提高全社會救護知識普及率。主動協調公安、交通、建設、外貿、安全生產、電力、旅游、教育等行業和部門,扎實做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的培訓工作。
要加強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的管理,各級紅十字會要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建立現場救護培訓工作指導組織,加強與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組建現場救護培訓技術專家組,并充分發揮其技術指導作用。各級紅十字會要加強對區域內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的指導。
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及時表彰優秀救護培訓師資和優秀紅十字救護員,擴大紅十字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二、加大培養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現場救護培訓師資隊伍
擔任現場救護培訓的師資,必須通過相應的資格培訓。擔任救護知識普及教育的師資,由市級以上紅十字會負責培訓;擔任紅十字救護員培訓的師資,由副省級以上紅十字會負責培訓,培訓合格的,頒發合格證。各級紅十字會要重視師資培訓工作,嚴格師資推薦選拔條件,及時組織交流學習,認真開展考核評估,加強師資管理工作。對推薦選拔培訓的師資對象,當地紅十字會要與本人及其用人單位簽訂協議,明確培訓后本人及其用人單位的責任和義務。各級紅十字會要利用當地醫療機構等資源,逐步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救護師資隊伍。有條件的地區要培養專職師資。
各級紅十字會要建立救護培訓師資資料庫。師資合格證有效期為三年,期滿后按師資培訓資格權限進行復訓。復訓的要求,按有關文件執行。
三、規范教學管理,提高現場救護培訓教學質量
紅十字救護員原則上采取屬地培訓。取證培訓,全省采用“四統一”,即統一的教學大綱、質量標準、紅十字救護員證和相對統一的教材、課件。各級紅十字會要按照《浙江省紅十字現場救護員培訓質量標準(試行)》,建立培訓教育質量評估機制。對教學力量薄弱,組織管理能力達不到要求的地區,上級紅十字會要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采取委托培訓、聯合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紅十字救護員培訓工作。當地紅十字會要積極配合,主動協調。
省紅十字會組織骨干師資及時更新知識,交流教學經驗,研討培訓技術,評選優秀教學課件,不斷提高全省師資的教學水平。根據全省現場救護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創造條件,適時建立師資和紅十字救護員培訓理論考試(核)題庫,逐步實現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考核的標準化、規范化。
各市、縣(市、區)紅十字會要根據教學大綱、質量標準,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培訓教學工作,切實加強教學過程的全程管理。
四、嚴格證件管理,規范現場救護培訓發證工作
紅十字救護員證由省紅十字會統一格式、統一編號、統一監制,各地紅十字會依樣制作。紅十字救護員證的發放按照省、市、縣三級,誰培訓誰考核誰發證的原則進行。收費標準參照浙江省物價局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紅十字救護員證有效期為三年。行業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但不得超過三年。對持證的紅十字救護員實行注冊復訓制度。紅十字救護員在三年注冊周期內有實際發生現場救護有效行為的,可不經復訓,由發證紅十字會直接注冊新的有效期。沒有發生現場救護有效行為的,須經復訓合格后重新注冊。復訓內容和考核形式由發證紅十字會決定。因身體等原因不宜繼續擔任紅十字救護員的,由發證紅十字會予以注銷。
各級紅十字會要建立紅十字救護員檔案,完善檔案管理制度。紅十字救護員登記表由省紅十字會統一制定,由發證紅十字會建檔。各級紅十字會要及時收集、修改相關信息,逐步實現網絡化管理。普及性培訓也要實行登記制度,做到有據可查。
五、完善配套設施,增強現場救護培訓保障能力
各級紅十字會要建立穩定、方便群眾的培訓基地。基地要有1-2個教室,每個教室能容納40-50人聽課,每次授課要有1名主課培訓師和2-3名輔助培訓師。要配備人體心肺復蘇模擬人、脊椎固定板、頭部固定器、頸托、三角巾,夾板和多媒體投影儀、電腦等必要的培訓教具、器材。要積極創造條件,為培訓基地配備更先進,更現代化的培訓保障設備。
六、突出公益主題,擴大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各級紅十字會要把普及現場救護知識,掌握現場救護技能作為一項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民生工程,堅持公益性培訓為主導,有償培訓和免費培訓相結合,注重社會效益。把現場救護培訓與傳播人道主義精神、發展和壯大紅十字組織、促進職業培訓、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增強防災減災和備災救災能力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擴大紅十字會影響力,提高紅十字會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