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讓生命延續,黃巖“95后”小伙捐獻造血干細胞
8月3日上午,黃巖“95后”小伙子陳志銘躺在浙江省中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的病床上,他的雙臂上插著針管,帶著體溫的鮮血從一邊的針管輸出,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干細胞,將其它血液成分又從另一邊的針管輸回他的體內。整個捐獻過程,陳志銘神情輕松地和工作人員聊天。
今年25歲的陳志銘說,加入中華骨髓庫是一個偶然的機會,2019年3月,他參與寧溪鎮組織的一場無償獻血活動時,多留取了10ml的血樣,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當時也沒想太多,想著可以幫助別人,就加入了。”
2020年初,陳志銘第一次接到了紅十字會通知,有個患者和他初步配型相合,問他是否考慮捐獻造血干細胞。沒有過多猶豫,陳志銘同意了捐獻。“剛接到電話的時候,我是有點緊張和激動的,后來馮老師向我詳細介紹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流程,讓我了解到捐獻造血干細胞和獻成分血一樣,都是從靜脈抽血,對人體沒有傷害。”陳志銘說。
在區紅十字會的安排下,他做了進一步的身體檢查。整個過程中,陳志銘沒有跟家人透露一個字。“不跟父母說是怕他們擔心,畢竟他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誤認為捐獻會對身體有損傷。”陳志銘說,他自己也查閱了很多資料,目前造血干細胞采集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并不會對捐獻者的健康造成影響。
早在四天前,陳志銘在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醫院注射動員劑,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注射了動員劑,腰經常有點酸痛,盡管要忍受著身體上的不適,但陳志銘沒有絲毫的退縮,他覺得捐獻造血干細胞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不僅是拯救一個人,也是在拯救一個家庭。
“這幾年,在病魔的折磨下,我就像是在布滿荊棘的黑暗中漫無目的地游蕩一般,看不見一點希望……當醫生告訴我你是一個和我同齡的小哥哥,我的眼淚奪眶而出……真的非常感謝,感謝您能向我伸出援助之手,賦予我新的生命,給了我生的機會……正是像你這樣的好心人讓這個世界美好且溫暖……”受捐患者托志愿者送來了感謝信。
3個小時多的采集過程,陳志銘必須保持不動,身體的麻木在所難免,他自己卻說:“跟患者的生命比起來,這些都不值一提。”
最終,陳志銘成功捐獻了268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濁液,成為了浙江省第591例、黃巖區第1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那位正在與血液疾病頑強斗爭的患者,也將會收到這些“生命種子”,在絕望之中,重燃生的希望。
“我區目前加入中華骨髓庫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已有一千多人,并且每年的新增人數為一百人左右。”區紅十字會副會長周宣剛告訴記者,造血干細胞的配型概率很低,只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分之一,所以造血干細胞捐獻資料庫的庫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供者的機會就越多,“生機”就越大,“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獻造血干細胞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