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砥礪奮進 ——中國紅十字會2017年工作特寫
金秋逢盛會,神州萬象新。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揭開新的一頁。
時代催人奮進,發展重任在肩。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紅十字會作為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其職責和使命與黨的使命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度契合。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是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明確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發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讓人道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國紅十字會始終做到念茲在茲,唯此為大。10月26日、27日,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徐科分別主持召開黨組會議和總會黨員干部大會,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組織領導,分層次認真開展傳達學習。
10月30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召開全國紅十字系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會議,明確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新思想,展現新作為,服務總目標,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紅十字系統落地生根。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30日后,中國紅十字會執委會成員馬不停蹄,多次分赴各地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各地紅十字同仁亦踴躍撰文,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與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展開論述,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挽住云河洗天青,物華又與歲華新。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創造者,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是這一年中國紅十字系統的鮮明特征和生動寫照。
高擎法制之劍,手提人道明燈
2017年2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十三號主席令,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會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修訂通過,自5月8日起施行。
新華社受權發布紅十字會法全文,恰似早春的第一聲春雷,激蕩在翹首期盼二十余年的紅十字人的心田,中國紅十字會系統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紅十字會法的熱潮。
學習宣傳 各級紅會落下實錘
學習宣傳貫徹紅十字會法,就要學得入心、講得透徹、落到實處。
2月24日,新修訂的紅十字會法獲得通過當天,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執委會召開擴大會議,逐條逐句專題學習,明確各級紅十字會以認真學習貫徹紅十字會法為契機,深入推進依法治會、依法履職,切實加強自身建設,著力推進改革創新,努力開創紅十字事業發展新局面。
同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主任郭林茂面向中外媒體侃侃而談,圍繞“保護”“支持”“規范”“審慎”四大亮點解讀紅十字會法,為社會各界認知、學習、了解紅十字會法及支持紅十字會工作大聲鼓呼。
3月27日至28日,全國紅十字會系統舉辦新修訂的紅十字會法專題培訓班,圍繞紅十字會法釋義、監事會制度及紅會治理結構改革、紅十字(會)名稱和紅十字標志授權使用管理規定等征求意見稿展開討論。
4月28日,紅十字會法宣傳貫徹座談會在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出席會議并講話,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教育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分別發言,從各個方面闡述宣傳貫徹紅十字會法的態度和做法,形成各行業、各領域宣傳貫徹紅十字會法的合力。
學習宣傳貫徹紅十字會法的一連串“組合拳”,如同后浪推前浪,在5月8日達到第一個高潮。當天,中國紅十字事業發展新聞通報會在京舉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舉行“我是紅十字人”主題宣誓活動,為長期從事紅十字工作的干部職工代表頒發紀念獎章。
當天,逾700萬人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暨全國紅十字應急救護知識競賽。各地紅十字會別出機杼,創新方式方法,借力線上線下平臺,用話劇、音視頻、快板等方式宣傳紅十字會法,為紅十字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貫徹執行 各地紅會爭見真章
新修訂的紅十字會法第一章第一條,開宗明義提出“維護人的尊嚴”。
“維護人的尊嚴”,是紅十字事業的使命所在,也是紅十字人的行動指引。過去這一年,34次大小自然災害,紅十字人跋山涉水、爬坡過坎,注重因災制宜、分門別類地滿足災民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受災群眾有尊嚴的生活權利。
時間跨度三個月、吸引200余個扶貧項目報名的首屆全國紅十字系統眾籌扶貧大賽,探索“互聯網+精準扶貧”新模式,幫助貧困戶有尊嚴脫貧、可持續致富。
7900名貧困大病患兒,覆蓋全國32個市63個區(縣)的先心病篩查行動,持續19年開展的“紅十字博愛送萬家”,各地紅十字會升級開展的助學助醫行動……這一年,全國各級紅十字會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向更多需要人道關懷的困難群體提供有尊嚴的救助,呵護受助者尊嚴成為人道事業的基本準則。
紅十字會法明確,各級紅十字會設立理事會、監事會,理事會、執行委員會工作受監事會監督。這一規定,為中國紅十字會監事會改革提供了法律支撐。
各級紅十字會把監事會設立工作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依法、科學、符合基層實際的監事會。9月5日,秋風捎來第一個喜訊,上海市嘉定區紅十字會召開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191名會員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由5名監事組成的嘉定區紅十字會監事會,成為全國紅十字會系統首個依法選舉產生的紅十字會監事會。
11月23日,云南省紅河州紅十字會依法選舉產生監事會;12月13日,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紅十字會選舉產生監事會。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先后成立紅十字會監事會,不搞“一刀切”,為全國各地紅十字人鼓舞了信心、提振了斗志。
12月9日,中國紅十字會繼續發力推進監事會改革,在上海嘉定舉行監事會改革工作座談會。“各級紅十字會設立監事會,要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勇于攻堅克難,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紅十字會監事會改革工作。”陳竺的重要講話,為中國紅十字會監事會改革工作一錘定音。
高擎法制之劍,手提人道明燈。學習宣傳貫徹紅十字會法,作為貫穿全年紅十字會全局工作的主線,全景展示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紅十字會推進依法治會、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鼓舞和激勵廣大紅十字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共譜砥礪奮進的新華章。
精準扶貧,咬定目標顯擔當
2017年,精準扶貧進入“啃骨頭”的攻堅期,中國紅十字會繼續響應中央號召,全力全方位參與精準扶貧,倡導和踐行“授人以漁”的社區能力培育模式,實現保民生與促發展的有機結合,維護貧困群眾的尊嚴,彰顯紅十字人的扶貧擔當。
“博愛家園”項目持續發力。9月19日,中國紅十字會第十屆常務理事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決議,總會再投入1億元用于“博愛家園”項目建設。2011年1月以來,“博愛家園”項目已經覆蓋云南、內蒙古、青海等22個省(區)的國家級貧困縣,877個社區,為改善貧困社區的面貌,助力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總會增加西部地區紅十字會救災物資儲備數量,提升西部地區應急救援能力,已計劃安排在陜西等西部10個省(區、市)紅十字會儲備1525萬元救災物資并支持西部地區開展救援隊培訓和演練。重點支持西部地區救護培訓示范基地建設,確定新疆等西部9省(區)承辦示范基地11個,承辦“學校+社區”安全教育活動39個,承辦救護師資培訓11期。
定點扶貧取得實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定點扶貧湖北省英山縣以來,共援助當地款物總價值1165.38萬元,援助項目32個,開展產業幫扶、教育扶貧、醫療救助和災害援助,推動四棵楓、胡家山等一批庫區村、高山村成為脫貧致富“樣板村”,總受益人次達52384人次,有力支援了革命老區的脫貧工作。
“博愛送萬家”持續推進。2017年,中國紅十字會連續19年開展“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分赴貴州、山東、廣西、四川、重慶、陜西、河南、黑龍江、湖北、甘肅、江西等省(區、市)開展送溫暖活動,向困難群眾贈送款物共計930萬元。全國各地各級紅十字會也積極開展了“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
“互聯網+扶貧”模式漸成形。2017年,中國紅十字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人道資源動員模式和渠道,成功舉辦首屆全國紅十字系統眾籌扶貧大賽,來自2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137支團隊參賽,共為農戶銷售農產品近370 萬元,配套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博愛家園”生計項目資金支持200萬元,形成了“紅十字會+扶貧點+農戶+農產品+脫貧帶頭人+雙創團隊+互聯網公眾”的新型扶貧幫困模式。中國紅十字會還升級啟動“魔豆媽媽”電商創就業扶持工程,在湖北省、河北省、江西省尋找“身處困境但自強不息”的困難母親群體,為她們提供電商創就業技能培訓,確保她們通過電商創就業獲得可持續收入,實現有尊嚴地脫貧。
人道外交,推動民心相通
2017年,斯里蘭卡、古巴,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的旗幟再次升起。這是中國紅十字會第三次、第四次受政府委托邁出國門執行國際救援任務。
萬里之外的巴基斯坦、敘利亞、蒙古國,中國紅十字旗幟也在高高飄揚,一群中國人聚在一起,為遭逢苦難的各國人民提供人道援助,包括但不限于醫療、物資、設備和資金。
和平與發展是全人類共同的愿望。2017年,中國紅十字會繼續推進“紅十字與‘一帶一路’同行”戰略,加強區域性應急及備災協作,支持發展中國家開展非緊急階段人道發展項目,共筑絲路友誼,使紅十字人道外交成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
一支基金
2月20日下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絲路博愛基金”在京成立,同時宣布啟動“絲路博愛基金”重點項目——中巴急救走廊及阿富汗先心病患兒救助項目。
3月8日,裝載“特殊”物資的蓮花松貨輪駛離上海張華浜碼頭,終點是“中巴急救走廊”建設工程起點站——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根據規劃,中國紅十字會將圍繞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形成沿線應急救護、公共衛生服務供給帶。
兩個月后,“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在瓜達爾港落成。半年后,中國紅十字援外醫療隊抵達,執行為期兩年的援外醫療任務。這是中國紅十字會第一次派出長期駐外的援外醫療隊。
8月26日,阿富汗喀布爾皇家醫院,中國紅十字會又一次派出援外醫療隊,在火箭彈的轟鳴和尖利的警報聲中啟動“天使之旅——‘一帶一路’大病患兒人道救助計劃阿富汗行動”。
艱巨卓絕的環境中,醫療隊篩查出21名阿富汗先心病患兒并帶回中國給予治療。期間,警衛人員問隊員:“你們穿不穿防彈背心?”領隊指了指身上的紅十字馬甲,自信地說:“我們靠這個來保護。”
在蒙古國,中國紅十字會共篩選出100名先心病患兒并帶回中國治療。
一輛單車
5月15日,紅十字/紅新月與“一帶一路”同行暨“博愛單車”全球志愿服務行動在北京啟動,首批募集10000輛博愛單車,并配備志愿服務工具,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志愿者進一步擴大人道服務可及范圍。
9月11日,“中國—東盟紅十字博愛論壇”期間,中國紅十字會向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緬甸、菲律賓、羅馬尼亞、泰國、越南等國家紅會捐贈“博愛單車”。
12月2日、3日,第32個國際志愿者日前夕,“博愛單車”全球志愿服務行動江西站、云南站分別啟動。總計捐贈1400輛單車及配套頭盔,用于兩地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
根據規劃,“博愛單車”最終將為全球100萬名紅十字/紅新月志愿者提供100萬輛單車,促進多方共同參與人道事業。
一種方向
10月28日,中國紅十字會援外項目組一行5人抵達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落實中國紅十字會針對敘利亞武裝沖突地區的人道援助項目。
這是中國紅十字會繼2014年援助緬甸北部克欽流離失所民眾后,再次進入武裝沖突地區開展國際援助,標志著中國紅十字會武裝沖突地區國際援助的新突破。
應敘利亞紅新月會呼吁和請求,中國紅十字會通過“絲路博愛基金”向敘利亞援助多組大型移動醫院,并提供脊髓灰質炎、腦膜炎、肝炎等疫苗援助。
下一步,中國紅十字會還將聯合國際組織和沿線國家紅會共建“健康絲綢之路”,持續推進“一帶一路”人道救助計劃,開展海外“博愛家園”項目,支持“一帶一路”發展國家社區衛生、防災減災和扶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