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急救走廊”被列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
4月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清單發布。“中國紅十字會繼續在巴基斯坦推進中巴急救走廊”被列入成果清單。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們要積極架設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橋梁,深入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游、衛生、考古等各領域人文合作,加強議會、政黨、民間組織往來,密切婦女、青年、殘疾人等群體交流,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
中國紅十字會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充分發揮人道外交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2017年2月,中國紅十字會在京成立“絲路博愛基金”,同時宣布啟動“絲路博愛基金”重點項目——中巴急救走廊及阿富汗先心病患兒救助項目。其后,“絲路博愛基金”不斷延伸人道服務范疇,沿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步推進蒙古國先心病患兒救助行動,敘利亞和伊拉克大型多功能移動醫療單元援助行動,埃塞俄比亞、烏干達、肯尼亞等非洲國家海外“博愛家園”項目等,使紅十字人道外交成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
其中,中巴急救走廊作為“絲路博愛基金”重點資助開展的紅十字與“一帶一路”同行示范項目,圍繞“一帶一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布設由“急救站+救護車+急救人員+信息系統”四方面構成的急救單元,逐步形成沿線應急救護、公共衛生服務供給帶。位于中巴鐵路南端終點的瓜達爾港,成為中巴急救走廊建設的第一個受益者。
據介紹,瓜達爾港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建設期間,工程師綜合考慮瓜達爾港地處戈壁又臨海的特殊環境,當地民眾以及港口區中資企業工作人員的醫療需求,穆斯林人群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條件,最終確定了適宜當地的設計方案,還專門為當地準備了充足的鋼釘、螺栓等配件,以及少量水泥、沙子、油漆等工程后期可能需要、在當地不方便采購的額外物資。
2017年5月7日,經過19天的海上運輸和一個多月的組裝施工,急救中心在瓜達爾港區順利落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孫衛東,巴基斯坦港口航運部部長米爾·哈希爾·比贊久,巴基斯坦紅新月會主席賽義德·伊拉希等為急救中心揭牌,并共同見證《中國紅十字會與巴基斯坦紅新月會合作備忘錄》的簽署。
2017年9月19日,中國紅十字會向瓜達爾港地區派出中國紅十字援外醫療隊首批隊員,駐守急救中心,為港區員工及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截至目前,中國紅十字會共派出3批隊員,接診患者3545人次,其中中國籍患者 898人次、巴基斯坦籍患者2647人次。
據悉,隨著2018年下半年自由區及港區大規模建設告一段落,常駐港區的中國工人及管理人員大幅度減少,急救中心服務人群轉以巴基斯坦當地居民為主,達95%以上,且婦女比例大幅上升。